本文章資訊
作 者 資 料
作 者 網 站
我 要 收 藏
打 包 下 載
發 表 主 題
轉 寄 此 文
 >> 昆蟲論壇《昆蟲貼圖區》中國大鍬,挑戰80mm的足跡。(2007-2009完整版)

中國大鍬,挑戰80mm的足跡。(2007-2009完整版)

(這篇文章已經被閱讀了 2223 次) 時間:2009/01/31 09:24:36pm 來源:MAKOTO


[LIKE=loktin666;oba72367r;=LIKE][這篇文章最後由MAKOTO在 2009/01/31 09:43pm 第 3 次編輯]
飼育中國大鍬的蟲友所企求的其中一大目標就是突破80mm,
自然,我也不例外。
80mm的中國大鍬是目標,更是我的夢想。
我是個只知道逐夢的傻瓜,於是,我追尋著前輩們留下的足跡,開始挑戰這目標。
(yang前輩在多年前就飼育出79-80mm的中大了)
從73mm到能穩定突破75mm,
個人花了不少時間與心血在嘗試,
所幸靠著前輩們留下的紀錄與傳承的經驗,
讓我這段摸索期走的還算順利。
也慢慢抓出養出大蟲的其中一個重點:時間。
詳細的說明在後面會有較深入的解釋。

在下認為,除了對於時間掌握的經驗外,如果能取得好的種源,要突破80mm的會比較容易些。
抱持著這想法,我決定設法取得自己所迷戀的日本飼育品血統:鉑。
幾經波折終於在2007年取得森田紳平先生所培育的鉑-74系統的成蟲。


[圖為種親]
尺寸與累代:
♂:體長77.5mm/顎幅6.0mm/頭幅27.5mm;2006/12月羽化 (CB)
♀:體長48mm;2006/12月羽化(CB)

按照以往經驗,羽化後半年以上至一年左右、有越冬的母蟲是最佳的顛峰個體,
同時為避免幼蟲"搶越冬"現象發生,故選在夏末秋初繁殖。
夏天所生的中大幼蟲,常常會有搶在冬天前羽化成蟲,用成蟲型態渡冬的現象,
這種個體因為發育時間被壓縮,通常都很難超過73mm,普遍集中在70mm以下。
個人推估或許是因為蟲本身的生理時鐘和氣溫的溫差影響所致。
而這也就是我強調的第一因素:時間。

除此之外,常常會有人說初齡幼蟲很容易被菌絲包死,
但在我飼育大鍬幼蟲的這幾年中發現只要確定幼蟲沒受傷、有溫控、選擇熟成穩定的菌,
通常不會發生幼蟲被菌包死的慘劇。
因為中國大鍬較喜歡新鮮、活性略高的菌瓶,
換瓶時間點大約控制在2個月左右。
在此請注意,活性略高不代表菌瓶還在持續走菌中,
而是如同前述要熟成的菌瓶!
熟成的菌瓶指已經走菌完成,菌絲體佈滿所有木屑的深層而不光是表面,菌種活性足夠且整體穩定。
這時期菌瓶通常會是雪白,看不太到木屑的顆粒。
(部分菌種如:鮑魚菇...等等,天生容易偏黃,請不用擔心。)

我的飼育環境溫控為攝氏22-23度左右,
並沒有做特殊的隔光措施。
憑經驗得到的數據來說,
如果採用較高的25-26度左右飼育,
雖然可以讓幼蟲在一開始的成長速度較快,
但卻也可能因為台灣秋冬兩季間急速下滑上升的劇烈溫差導致幼蟲越冬休眠情形較明顯或進入蛹期越冬;
而使用低於21度溫度,
幼蟲生長會明顯遲緩,
甚至於不容易長大。
目前我的心得是使用22-24度左右最適合。

在9月取出幼蟲後,馬上置入菌絲瓶飼育。
置入幼蟲約2個月後換瓶,
這批公幼蟲體重普遍都有22g以上,更有部分幼蟲逼近25g。
在同樣溫控環境和時間下,平均體重足足比早先幾年自己所飼育的野生中大後代重了接近3g!
果然,種源的好壞也是其中一大變因。

2008年2月進行第二次換瓶,讓我驚喜的是竟然出現突破30g的巨大幼蟲!!
以往只能在日本雜誌上看到的夢想的30g幼蟲竟然出現在自己眼前,
我實在是難以置信!
要養出80mm的中國大鍬,我終於達到了第一個門檻~突破30g!
感動不已的我迅速拿起一旁的手機,為這2隻寶貝留下紀念的影像。
無法避免的,因為拍照關係干擾到幼蟲,體重下滑到只有28~29g。


[當時因為太興奮而無法拿穩拍照用的手機]


[未排便前體重有30g]

約經過2個月後,因為許久未曾發現食痕,
搖晃瓶身時又聽到類似蛹在磨擦扭動的沙沙聲,
故決定開挖。
不過卻挖出前蛹和正在做蛹室的幼蟲。
此時測量前蛹重約20g(幼蟲時期最後一次測重為29g),
以此體重推估,要突破80mm已經是難以達成的目標。
另一隻正在做蛹室的幼蟲體重則保持在28g(最後一次測重為28g)。


[20g重的前蛹,離80mm還有一大段距離]


[養蟲人最怕的夢魘,挖到正在做蛹室的幼蟲]


[末重還有28g,有機會挑戰80mm]

為避免幼蟲體重大幅下滑,
決定使用艾前輩提過的方法。
該方法為抓時間點更換木屑,
讓幼蟲能在最高體重情況下化蛹,
同時間能確保體型和美型。
(艾前輩可以靠這方法用少量的菌養出大而美型的D.antaeus、中國大鍬、巴拉望巨扁...等等)
說來雖只有短短幾個字,
可是事實上並沒有那麼簡單。
要考量到幼蟲狀況、自己本身飼育環境等等因素。
萬一沒抓準,幼蟲絕對會因為躁動而掉體重。
所幸那隻已經是末期幼蟲,
躁動機率很低。
我採用7號整理盒,
內雜以做到一半的蛹室周圍的菌渣,
混合部分其他鍬幼吃過的木屑和超過一半的新鮮高發酵木屑,
壓到最緊實程度後把幼蟲放入,
希望能成功讓幼蟲在短時間內化蛹。
需注意如果是使用在末期幼蟲身上,
有可能使幼蟲做的蛹室太小,
無法符合羽化後的體長,
建議在幼蟲確定成為前蛹後移出到人工蛹室。

4月底,
20g的前蛹成功化蛹,
蛹長約70mm,
沒意外的話羽化會有75mm~78mm左右。
28g的幼蟲也在進入新環境後立即做出蛹室,
說不定有希望挑戰80mm。
不過就算只有78mm~79mm也是讓人足以高興的大尺寸。







5月初,
28g的幼蟲化蛹,
心急的我在蛹體還是半透明的狀況下就取出拍照,
導致撞傷大顎,
幸好除了凹陷似乎沒其他影響。
和右邊那顆70mm的蛹相比,
整整大上一圈!
會不會真的讓我突破80mm大關?


[右邊為70mm的蛹]

6月,
70mm的蛹成功羽化,
判斷定型後會有77mm。
對於另一顆蛹能否過80mm,
我多了一份信心!


[沒意外定型後會有77mm]


[大顎美麗的弧度是中大最讓人沉迷的原因吧?]

期盼已久,
那顆巨大的蛹終於在月底羽化,
忐忑不安的取出測量,
竟然真的有80mm左右!






[和種親的比較]

但詳細準確的尺寸還是要等蟲體硬化後才能測量。
只是短短幾天的等待,
我卻難以抑制雀躍不已的激動心情!
最後一次實測,
確認達到80.1mm!


[硬化定型後實測]

提供過80mm中國大鍬的簡略成長紀錄:
2007年9月
取幼
2007年11-12月
進行第一次換瓶(約22-23g)
2008年2月
第二次換瓶(約30-31g)
2008年4月
發現幼蟲正在做蛹室,移至木屑中
2008年5月
化蛹
2008年6月
羽化、體長80.1mm
(總計幼蟲到成蟲約9個月)

接著為今年(2009)羽化的80mm那隻的飼育紀錄,
血統為鉑81系統。
可惜因為正好遇到搬店...等等因素,
很多圖片資料遺失了,
幼蟲體重沒有可參考的照片,
只能提供簡略的文字記錄。


[鉑81系統種親圖]
尺寸與累代:
♂:體長80.0mm/顎幅6.2mm-6.4mm/頭幅(未測)mm
2007/6月羽化 (CB)
♀:體長49mm
2007/6月羽化 (CB)

本幼蟲是鉑81系統,
因為開店緣故所以是在春末夏初投產,
並在5月中至6月初取出,
以經驗來說,
是屬於時間點很尷尬的一批。


[和去年80mm的比較,距離關係蛹看起來比較大]


[比頭幅會準確一些,這次是成蟲太靠近鏡頭]


[羽化]


[驚人的頭和胸版]


[那天蟲很不合作,一直側身外加駝背,又沒辦法用力壓,只好選一張比較好一點的當參考用。
不過紅通通的還真是應景啊。]


[趁蟲黑了趕快拍,這種黑中微微透出深棗紅的質感搭配新蟲特有的光澤度最棒了!]

提供過80mm中國大鍬的簡略成長紀錄:
2008年5-6月
取幼
2008年7月初
第一次換瓶(13g)
2008年10月
第二次換瓶(28g)
2008年10月之後紀錄遺失。
2008年12月底
觀察到做好蛹室,且已是前蛹。
2009年1月底
羽化,體長約80mm,和去年差不多,但寬度超越之前那隻。
(總計幼蟲到成蟲約8個月)

比對這幾年記錄可以發現幾點:
超過75mm以上的大型個體大多需要約6個月以上的幼蟲期,
但是和日本動輒逼近一年的紀錄相差許多,
不知道是不是緯度關係?
雖然使用溫控設備,
但畢竟作不到完整的隔絕程度,
微量的氣溫變化是否是造成幼蟲期長短和日本資料不同的因素?
這點值得深思。

再者,
再次證明了投產的時機點很重要!
我很坦白的承認同一時間的幼蟲中只有這隻較大,
朋友手上其他個體大多在70mm前後徘迴,
不同於2007年9月的那批鉑74的幼蟲落點幾乎都在75mm以上。

順道一提,
其實鉑81是出自於鉑74系統,
而並非鉑77系統,
之前看過部分人士說鉑81是鉑77的衍生品是不對的。
但從2008年之後森田先生幾乎沒有再外放過鉑81系統,
(感謝當初幫我拿到蟲的A桑)
大多是鉑81x鉑74的血系,
個人認為這點可以忽略不記,
畢竟係出同源。
往後我會朝純74、純81、81x74三個方向累代。

第一年過80mm是好運,
第二年過80mm是機會,
等到第三年還能有80mm,我才會相信那是自己的實力。



打包下載〕   〔引用此文〕   〔發表評論〕   〔轉寄此文〕   〔關閉視窗
此文章相關評論:
此文章有11個相關評論如下:(點這兒論壇方式查看)

華山掌門 發表於: 2009/01/31 09:35:26pm
挖 今年的幼蟲 全是母的 我尷尬了   ....看來過不了77的門檻.... 不過 有隻母永倒是蠻大隻的  
 頂部
wjchu 發表於: 2009/01/31 10:42:29pm
MAKOTO兄, 您的詳實記錄對我們這一些剛入門的蟲友真是如獲至寶,
雖然尚離各位前輩的記錄非常遙遠, 不過相信台灣的飼育成果不會輸給日本人的.........  Smile
 頂部
MAKOTO 發表於: 2009/02/01 02:36:44pm

下面引用由華山掌門2009/01/31 09:35pm 發表的內容:
挖 今年的幼蟲 全是母的 我尷尬了  ....看來過不了77的門檻.... 不過 有隻母永倒是蠻大隻的



2隻加起來就破80mm
謝謝關心
有機會來台南再聊聊


下面引用由wjchu2009/01/31 10:42pm 發表的內容:
MAKOTO兄, 您的詳實記錄對我們這一些剛入門的蟲友真是如獲至寶,
雖然尚離各位前輩的記錄非常遙遠, 不過相信台灣的飼育成果不會輸給日本人的.........  



一點小心得的整理~您過獎了
能夠對您有幫助
我很高興
 頂部
曾至齊 發表於: 2009/02/01 11:42:27pm
看完這個飼育紀錄,真的很感動...
台灣飼育技術的進步,已經使飼育出80mm以上的個體變得不是夢想
同為中大愛好者,更對樓主的用心和努力感到敬佩!!
希望總有一天,自己也可以感受將自己飼育出的80mm以上的中大放在手上的那種感動~~
真的恭喜了!! ^^
 頂部
莫雷 發表於: 2009/02/03 11:57:49am
很少蟲店願意把飼養技術透露出來
看到樓主無私的精神  非常感動
 頂部
MAKOTO 發表於: 2009/02/03 04:36:00pm

下面引用由HP2009/02/03 12:45pm 發表的內容:
很棒的飼育心得。

這些年看到你追逐夢想和夢想達到的歷程,
很替你開心。

再小小提示一下,
日本來的血統是捷徑,人家已經傳便便的大傢伙在等你,
養出來「不該是意料之外」。
你給我的鉑81,一齡幼蟲就有正常hopei的二倍大,
養不大才奇怪。

該是建立自己血統的時候了,
成就感會加倍喔!


.
.
謝謝艾大提醒!
我一直有在養自己前幾年抓的野生湖南,
(現在中大只有留有紀念價值的鉑和湖南~可惜養的第一隻廣西斷種...)
目前已經到第3代。
卻發現幾點很奇怪的現象,
從第2代開始,
大型幼蟲頭幅和體重在初期可以完全不輸日本飼育品後代,
第一罐菌幾乎都有可以到23g,
到現在第三代誇張點的還有第一罐台菌衝到25g以上,
(我和朋友們台菌還是使用大x那牌)
但是一到27-28g就卡關,
羽化後至多只有77mm,
連要擠進78-79聚樂部都達不到,
不像日本血統還可以慢慢增重。
不知道是否是累代不夠,
蟲對食材還不夠適應?
.
.
會讓我對蟲是否可經由累代適應食材的緣故,
主要是我大多有分成日菌和台菌對照組,
前幾代吃台菌的後代如果使用台菌養竟然比部份使用日菌的還大,
而且這情形不是1、2次。
(當然不排除累代不足、取樣不足和台菌品質會亂飄)
.
.
目前雖然養的數量很少
不過湖南我想再嘗試看看能否在未來幾年突破困境
當然是用"台菌"
(還在找便宜好用又穩定的台菌...)
誠如您之前提過的:日菌+好血真的算作弊
難怪日本很多蟲友剛開始就養出破80mm的飼育品
(不過這要佩服之前累代做出血統的飼育家)
.
.

下面引用由莫雷2009/02/03 11:57am 發表的內容:
很少蟲店願意把飼養技術透露出來
看到樓主無私的精神  非常感動


.
.
在下已經脫離"蟲店"身分了
當蟲友比較自在些
謝謝您的讚美
 頂部
哥吉拉 發表於: 2009/02/03 05:06:01pm

下面引用由MAKOTO2009/01/31 09:24pm 發表的內容:
夏天所生的中大幼蟲,常常會有搶在冬天前羽化成蟲,用成蟲型態渡冬的現象,p |ZmM
這種個體因為發育時間被壓縮,通常都很難超過73mm,普遍集中在70mm以下。...



MAKOTO大您好
恭喜您的夢想達成,也感謝您的這篇超棒分享
其中有一個小小問題想請教您

如您所說,選在夏末秋初時繁殖,讓幼蟲過冬而拉長發育期
但小弟觀察到L3末的幼蟲若以幼蟲型態過冬,則幼蟲會挖假蛹室而進入休眠狀態
但在幼蟲在休眠過程是不再進食的,如此一來體重只有下降而無法繼續上升
到春天溫度提升後幼蟲就會馬上築蛹室化蛹
這樣的過冬型態對幼蟲體重的提升是否有幫助?

反之,若繁殖季節選擇在春初
在進食慾望較高的溫暖季節中〈四~十月〉讓幼蟲體重直接到達最高
十一月~十二月入冬轉涼後立即化蛹
如此幼蟲的體重掉下來的空間會不會較小
而到達羽化後最大體型的目標呢?

不好意思~問題冗長
耽誤您時間了
 頂部
MAKOTO 發表於: 2009/02/03 07:22:17pm

下面引用由哥吉拉2009/02/03 05:06pm 發表的內容:
MAKOTO大您好
恭喜您的夢想達成,也感謝您的這篇超棒分享
其中有一個小小問題想請教您
如您所說,選在夏末秋初時繁殖,讓幼蟲過冬而拉長發育期
...


下面引用由哥吉拉2009/02/03 05:06pm 發表的內容:
如您所說,選在夏末秋初時繁殖,讓幼蟲過冬而拉長發育期
但小弟觀察到L3末的幼蟲若以幼蟲型態過冬,則幼蟲會挖假蛹室而進入休眠狀態
但在幼蟲在休眠過程是不再進食的,如此一來體重只有下降而無法繼續上升
到春天溫度提升後幼蟲就會馬上築蛹室化蛹
這樣的過冬型態對幼蟲體重的提升是否有幫助?

反之,若繁殖季節選擇在春初
在進食慾望較高的溫暖季節中〈四~十月〉讓幼蟲體重直接到達最高
十一月~十二月入冬轉涼後立即化蛹
如此幼蟲的體重掉下來的空間會不會較小
而到達羽化後最大體型的目標呢?


.
.
小弟不是大大啦。
在下感覺其實台灣南部的"春天"不長,
3月份氣溫還會上下震盪,
母蟲產卵意願、產量也跟著亂飄。
4月-5月開始很快溫度就飆上來,
要抓時間點投產似乎不好拿捏。
所以我在第2隻的部份也說過,
時間點很尷尬。
而台灣南部冬天的氣溫,
也很難低到讓幼蟲停止活動,
菌在分解木屑時也會產生一定溫度。
那差異點在哪裡?
總之,只能請您看看小弟的經驗。
.
.
中大似乎是一種對"時間"很敏感的蟲。
在南部就算有控溫,
中大成蟲到了固定時間一樣會睡。
幼蟲呢?
詳細請見後述。
.
.
其次,我們所知的在野外大鍬的越冬方法,
大致是:
以幼蟲型態越冬(A)、
以成蟲型態越冬(B)、
以蛹型態越冬(這在人工環境少見,請容我忽略)。
三大類。
.
額外補充幾點:
.
1.積溫
曾有前輩提出過正常情況下幼蟲需要滿足一定的積溫才會觸動化蛹機制。
(論壇應該有相關精華文章)
2.部份鍬幼在L3初-中期間的特有的習性:
在食物短缺和環境劇烈變化下可能提早化蛹。
.
底下根據個人經驗提供一般人工飼育環境下,對應以上敘述內容配合。
.
.
A型態
這批通常是在7月底-8月初以後生的L1-L2幼蟲
(符合野外新蟲出沒時間點為6月)
且野外溫差變化最大的9-10月間正好還在L3前,
會在11-12月左右吃完第一罐。
此時體重仍未達真正高峰,
尚有成長幅度,
積溫也還沒到化蛹,
因此生理時鐘和習性並不會催促幼蟲化蛹,
通常需要到隔年的4-5月才會開始羽化。
(幼蟲-成蟲間可以長達9個月,野外大型個體會在8月季末出現通常也有關)
.
.
B型態
這批通常有2個模式。
.
B-1為春天,大致為4月-5月底之間生的L1-L2幼蟲,
(略為符合越冬蟲生產時間點)
在7-8月吃完第一罐,
並在11-12月後進入老熟期,
接著化蛹成蟲。
(幼蟲-成蟲大約7-8個月)
.
B-2為春末夏天產,大致為5月底-7月底之間
會在9-10月吃完第一罐,
緊接著馬上卡到進入秋冬,
而中大似乎對季節變化非常敏感,
加上部份鍬幼在L3初-中期間的特有的習性:
在食物短缺和環境劇烈變化下可能提早化蛹。
絕大多數會開始進入蛹期,
並趕在1月羽化。
個人猜測這習性即使是在人工環境下也被以生理時鐘的方式保留下來。
(所謂2罐成蟲的個體,幼蟲-成蟲只有短短半年)
.
.
以上兩種B類型的成蟲時間點差不多,
但卻差了1個月以上的成長時間,
而B-2和A類更差了近3個月,
所以進食時間的長短會很明顯反應在體型上。
 頂部
MAKOTO 發表於: 2009/02/03 07:27:28pm

下面引用由HP2009/02/03 06:44pm 發表的內容:
你說的狀況基本上就是台菌亂飄...
不然就是養的太多太雜,個人的疏忽導致。
這個...我們人在台灣,台菌就是這樣,沒有辦法,
只有再養大量一點,再壓迫自己控制精準一點,



感謝艾大回答^^

話說我給哥吉拉兄的回文打到一半去吃飯,
回來繼續打完發表後,
就看到您用最簡單快速的回答一針見血說完,
比我的長篇廢話好太多了,又容易懂。
再次謝謝^^
 頂部
DKB 發表於: 2009/02/03 09:41:37pm


下面引用由MAKOTO2009/02/03 04:36pm 發表的內容:
可惜養的第一隻廣西斷種



冷兄好, 您說的是廣西資源嗎?
F4 快出來了.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視窗瀏覽圖片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頂部
哥吉拉 發表於: 2009/02/04 10:42:56am
[這篇文章最後由哥吉拉在 2009/02/04 10:45am 第 1 次編輯]


下面引用由MAKOTO2009/02/03 07:22pm 發表的內容:
.
.小弟不是大大啦。
在下感覺其實台灣南部的"春天"不長,
...



冷兄~感謝您花寶貴的時間回小弟問題
果然您是不藏私的好前輩
在此再跟您說聲謝謝

其實以南部來說,溫度上不是問題
今年南部室外溫度很少低於15度,室內免溫控也都能維持在20~25.26度左右
但是小弟最感到不解的是L3大鍬幼,似乎如您所說受到生理時鐘的影響,時間到了就挖假蛹室不再進食的冬眠了〈這狀況yoshi大也有跟小弟聊過〉
因此感覺那越冬狀況並非溫度所然
所以才有此一疑問
剛好冷兄您發表這篇大作,小弟才得以藉此請教您那邊的幼蟲是否也有此一情形,也順便討論一下投產的時機
再一次感謝您的嘉惠蟲友,少給同好們走冤枉路^ ^


下面引用由HP2009/02/03 06:44pm 發表的內容:
你說的狀況基本上就是台菌亂飄...
不然就是養的太多太雜,個人的疏忽導致。
這個...我們人在台灣,台菌就是這樣,沒有辦法,
只有再養大量一點,再壓迫自己控制精準一點....



艾大感謝您的建議!
只是......可惜了您以前的那些好文章囉~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