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ll
 
本文章資訊
作 者 資 料
作 者 網 站
我 要 收 藏
打 包 下 載
發 表 主 題
轉 寄 此 文
 >> 昆蟲論壇《昆蟲貼圖區》Goliathus花金龜飼養[4/30更新]

Goliathus花金龜飼養[4/30更新]

(這篇文章已經被閱讀了 4263 次) 時間:2008/10/30 11:45:30am 來源:vince1973


[這篇文章最後由vince1973在 2009/04/30 01:50pm 第 9 次編輯]
年初3-4月之間,蒙豪哥(的公蟲)挺力相助,重新開始飼養Goliathus goliatus,稍微報告一下進度。 野生母蟲:

null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視窗瀏覽圖片
null
null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繁殖容器:

null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視窗瀏覽圖片
null
null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全程溫控,關於這點,稍後討論:

null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視窗瀏覽圖片
null
null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一齡幼蟲部分以小型布丁盒飼養:

null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視窗瀏覽圖片
null
null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null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視窗瀏覽圖片
null
null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其餘以分格收納盒飼養,餵以貓食:
我都是將貓食直接灑在土表,
貓食的數量需要以進食狀況調整,個體差異明顯。
連續四張圖片可以看見幼蟲由下方拖動貓食的狀況:

null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視窗瀏覽圖片
null
null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null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視窗瀏覽圖片
null
null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null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視窗瀏覽圖片
null
null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null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視窗瀏覽圖片
null
null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幼蟲轉三齡之後,改以500CC塑膠碗飼養。
這個容量已經相當足夠,至少在幼蟲階段還沒有問題。

null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視窗瀏覽圖片
null
null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土(稍後討論)的深度約為塑膠碗的8分滿,
貓食一樣灑在土表,但是這個階段不要考慮食量,
可以在三齡初盡量餵食,成長的速度在這個階段最快。
以貓食為飼料,且無限制的餵食之下,
約需2週更換一次土,避免大量雜蟲滋生,
順便將幼蟲略微清洗,減輕雜蟲對它的負擔,
這種飼養方式約持續4-6個月之後,幼蟲肥滋滋:

null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視窗瀏覽圖片
null
null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4/30更新


打包下載〕   〔引用此文〕   〔發表評論〕   〔轉寄此文〕   〔關閉視窗
此文章相關評論:
此文章有20個相關評論如下:(點這兒論壇方式查看)

vince1973 發表於: 2008/10/30 12:24:34pm
[這篇文章最後由vince1973在 2008/10/30 11:33pm 第 4 次編輯]

通風孔數量:

null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視窗瀏覽圖片
null
null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肥滋滋:

null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視窗瀏覽圖片
null
null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這階段開始,可以觀察幼蟲進食狀況,
當進食量逐漸減少,可以開始注意是否有爆走的狀況,
也就是俗稱WANDERING PHASE,
參考以下網站:
http://www.naturalworlds.org/goliathus/manual/Goliathus_breeding_1.htm
此時可"明顯"觀察到幼蟲沿著容器繞圈所壓出的土溝,參考前
http://insectforum.no-ip.org/gods/cgi-bin/topic.cgi?forum=2&topic=14206

接著換到化蛹容器(稍後討論)內,
約7-10天內,若幼蟲可以接受這個環境,即會鑽入土中不再於土表遊走,
開始製作土繭,這個階段須特別注意不要去騷擾它,
否則容易導致失敗(稍後討論)。
幼蟲土繭有時會做在容器表面,這便成為最好的觀察對象:

null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視窗瀏覽圖片
null
null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土繭建好2週之後,可將土繭取出統一管理溼度,

null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視窗瀏覽圖片
null
null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null頂部
vince1973 發表於: 2008/10/30 12:57:28pm
[這篇文章最後由vince1973在 2008/10/30 11:36pm 第 3 次編輯]

關於化蛹介質:
我目前是採用150度烘烤至全乾之黑色建築用細砂50%,
混入25%產卵介質+25%飼養介質,未再調整水分,<=重點
總之就是乾,這種狀態之下的土繭,
顆顆堅硬無比,用我彈兒子額頭的力道,不會破^^
至於容器,大約2L的透明塑膠果凍桶應當適合,
至於需不需要裝滿介質,應該不是重點,
我都是裝填八分滿左右,不影響其造土繭的意願。

關於產卵介質:
大兜糞20%+泥炭土20%+水苔10%+廢菌50%
蛋約12-18天即可孵化,
蛋的保存:

null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視窗瀏覽圖片
null
null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關於飼養介質:
主要是廢菌不加水,其深度約可蓋住幼蟲即可,
太大的容器以及太深的土,都會增加幼蟲找尋貓食的負擔。
不過土的種類,真的不是重點,
更換介質時通常是用手邊剩下不要的廢土。

關於溼度管理:
目前為止,我認為幼蟲階段的飼養溼度並不太重要,
卵期跟化蛹到羽化之間都應該要偏乾,
尤其是蛹期,溼度太高,似乎不影響幼蟲製作土繭,
但是可能對幼蟲本身造成影響甚至死亡,
而且略為偏濕的狀況下,土繭的強度將大受影響,
幼蟲可能破繭而出,導致飼養失敗。

關於受到擾動的土繭:
幼蟲造好土繭初期,若是受到騷擾,
可能再度弄破土繭,而跑到土表,
這時候已經沒有能力再重新造一個土繭,而在土表化蛹或死亡,
預到這種個體,死馬當活馬醫,等幼蟲"確實"失去活動力之後,
製作人工土繭:
材料:紙黏土、雞蛋、建達出奇蛋...

null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視窗瀏覽圖片
null
null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null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視窗瀏覽圖片
null
null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null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視窗瀏覽圖片
null
null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null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視窗瀏覽圖片
null
null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依蟲體大小,挑選適合人工土繭,再埋入土保持溼度。
目前置入約1個月,幼蟲尚未死亡,但亦未化蛹。

關於溫控:
我目前溫控約22度,目的是減少溼氣對蛹期的影響,
這溫度對幼蟲來說似乎沒有啥大問題,
但是對化蛹來講,我認為溫度太低,
目前有兩個個體,已經做好蛹室超過2個月,
尚未有化蛹跡象,較某位前輩所說的48天,長了不少...
http://insectforum.no-ip.org/gods/cgi-bin/topic.cgi?forum=2&topic=13594
推測略為提高溫度可以加速這個過程,
但是我因無足夠設備,暫未做這樣的嘗試。


感覺上,這一隻到蛹期為止的飼養都不太困難,
但是需要相當有耐心,尤其是土繭造好之後,
經常會忍不住想開幾顆來看看^^
養這金龜真是樂趣無窮啊^^

不知道各位大大今年初的G屬養的如何?
有沒有跑的快的已經出來了?
可以一起分享您的喜悅^^
 null頂部
godfisher 發表於: 2008/10/30 01:32:34pm

水喔

那個人工蛹室~~~~真是超優的

幼蟲的飼養感覺到非常用心
每隻都白白嫩嫩

紀錄也非常詳細

卵的處理上
可用乾淨且略乾的發酵木屑當孵化床
效果也很好

 null頂部
有仔 發表於: 2008/10/30 05:09:31pm

下面引用由vince19732008/10/30 12:57pm 發表的內容:
關於化蛹介質:
總之就是乾,這種狀態之下的土繭,
顆顆堅硬無比,用我彈兒子額頭的力道,不會破^^


請問樓主:(1)如此堅硬無比的土繭.幼蟲羽化後.用何方法破繭而出.(會不會太硬無法破繭阿???)
(2)製造出土繭後.需要多久成蟲才會破繭自行爬出???
 null頂部
芳710614 發表於: 2008/10/30 05:17:38pm
好棒的飼育記錄
現在就等樓主的大王花軍團大合照了
感謝分享
 null頂部
華山掌門 發表於: 2008/10/30 05:32:20pm
哇 小蔡 真厲害  感謝分享
 null頂部
黑艷鍬 發表於: 2008/10/30 05:36:09pm
偶像
給  面獅大大拍拍手
很精采詳細的飼養解說
後輩受益良多
看得我熱淚盈框 〝Q-Q 〞(拭淚)
也想給他好好養個一窩
 null頂部
vince1973 發表於: 2008/10/30 09:36:39pm
[這篇文章最後由vince1973在 2008/10/30 09:42pm 第 1 次編輯]


下面引用由godfisher2008/10/30 01:32pm 發表的內容:水喔


感謝!
至於卵的管理,如您所說,略乾的介質應該都可以^^
此外,記得之前您的文章有提到,取出土繭之前先乾燥幾天...
這樣應該可以增加土繭的硬度<=重點


下面引用由有仔2008/10/30 05:09pm 發表的內容:(1)如此堅硬無比的土繭.幼蟲羽化後.用何方法破繭而出.(會不會太硬無法破繭阿???)(2)製造出土繭後.需要多久成蟲才會破繭自行爬出???


1. 參考國外網站作法,確定羽化後增加溼度,適當時間之後會自行爬出。但是我會在確認羽化後....直接弄破土繭,把它弄出來^^
2.您講到我痛處了...8月底陸續造土繭,至今沒有任何一隻羽化@@" ,這個問題無從回答哩,但是,我想個體差異會很大,這問題應該沒有答案。


下面引用由華山掌門2008/10/30 05:32pm 發表的內容:感謝分享



下面引用由芳7106142008/10/30 05:17pm 發表的內容:就等樓主的大王花軍團大合照了


感謝! 希望能夠順利。目前還有一些心得,等確認之後再跟大家分享。


下面引用由黑艷鍬2008/10/30 05:36pm 發表的內容:看得我熱淚盈框 〝Q-Q 〞(拭淚)
也想給他好好養個一窩


小白哥,別哭,明年有生,分你幾隻養....呵呵
 null頂部
有仔 發表於: 2008/10/31 10:07:58am

下面引用由vince19732008/10/30 09:36pm 發表的內容:
1. 參考國外網站作法,確定羽化後增加溼度,適當時間之後會自行爬出。但是我會在確認羽化後....直接弄破土繭,把它弄出來^^



請教樓主:如何判定蟲蟲已經確定羽化.敲開鹹鴨蛋時機???
 null頂部
vince1973 發表於: 2008/10/31 11:13:54am

下面引用由有仔2008/10/31 10:07am 發表的內容:
請教樓主:如何判定蟲蟲已經確定羽化.敲開鹹鴨蛋時機???


雖然目前尚未羽化,但是我想有兩個可能的方式提供判斷,
1.搖晃土繭,去感覺裡面的狀況,前題是土繭的強度要夠。
2.土繭開小天窗,直接觀察,同樣的,土繭強度要夠,否則會整顆毀掉...
晚上補個開口圖...

還有,godfisher兄之前也有提到,羽化後成蟲會陸續排水,
應該自然會增加土繭溼度,讓成蟲容易脫繭而出。

不過這些都只是我的假設,沒羽化沒真相@@"
這篇主要是報告從蛋到蛹之間的飼養方法,
後續若有心得,隨時再補充...
希望今年能多些人玩這隻蟲,種類更加多元,價格也能夠更加大眾化一點^^
 null頂部
貼圖區板主 發表於: 2008/10/31 12:37:14pm
先給精華文章,期待後續 羽化或成蟲的照片。
 null頂部
w545 發表於: 2008/10/31 04:25:24pm
[這篇文章最後由w545在 2008/10/31 04:31pm 第 1 次編輯]

欣賞樓主設計的人工蛹室,曾經考慮以陶土包覆模子,再素燒成型,猜想應該也是不錯的選擇(陶土素燒後仍保持氣孔可保濕又會呼吸),不過一直只停留在"想"的階段。
非常期待樓主後續自然與人工羽化的大王花金龜軍團照片。

1.請教這批幼蟲中最重與最輕的公蟲重量為何?
2.請問化蛹後的環境,溼度大約保持在多少?化蛹成功率約為多少?

手邊今年養了5隻GG幼蟲,化蛹時失敗2隻,成功3隻。失敗的第一隻係因為溼度太過乾燥所致,另一隻是因為造蛹室時受到干擾爬出蛹室死於土表,GG真是種令人期待又容易令人受傷害的尤物。

期待今年大家的飼養功力,能因相互的分享與討論而大為進步。
貼張化蛹於容器邊的土繭


null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視窗瀏覽圖片
null
null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null頂部
發表於: 2008/10/31 10:35:45pm
蔡董最近很閒喔 null
花那麼多心思養蟲....
我的蟲間都快要廢了.... null

話說回來
這種要費很多心思照顧的蟲
實在不適合我養^^|||


 null頂部
vince1973 發表於: 2008/11/01 12:09:07pm
[這篇文章最後由vince1973在 2008/11/01 12:19pm 第 1 次編輯]


下面引用由w5452008/10/31 04:25pm 發表的內容:
曾經考慮以陶土包覆模子,再素燒成型,猜想應該也是不錯的選擇(陶土素燒後仍保持氣孔可保濕又會呼吸),不過一直只停留在"想"的階段。


我也想過用陶土,但是模具要用啥? 而且要多種尺寸,
並且燒完之後內部要平順...還是要試過才知道^^

關於成功率....我會在全部結束後再將飼育紀錄表PO上來,
順便更正一點,本批第一隻造土繭是在7/28日,至今尚未化蛹,
超過三個月了...@@"

null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視窗瀏覽圖片
null
null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因為實在太久,開了一個小洞...
不知道是否因此影響到它的適當化蛹溼度?
(不過基本上我還是認為21度的溫度太低,導致延遲化蛹?!)

堅持要溫控,是因為怕自然溫度變化,導致溼度不易維持,
高溫時濕氣太重悶到;或者土的溼度流失過快,導致過於乾燥...
不容易抉擇哩!
不知道論壇上"隱身"的GG高手,能否出面解惑一下...?

此外,看一下上圖,可以發現土繭表面有一圈環狀突起,
那不知道是啥功能? 不知道其他非洲金龜是否有類似的現象??
 null頂部
vince1973 發表於: 2008/11/01 12:17:32pm

下面引用由2008/10/31 10:35pm 發表的內容:
蔡董最近很閒喔  
花那麼多心思養蟲....
我的蟲間都快要廢了....  


這裡沒有蔡董...@@" 你餡餅賣太多昏頭了...^^
我也只剩下這個認真養而已...
只是不知道這批成功的機會高不高?
成功了,就抓幼蟲害你;
多些人來養,才能多累積一點經驗...
 null頂部
vince1973 發表於: 2008/11/27 08:48:16am
[這篇文章最後由vince1973在 2009/02/10 11:39am 第 4 次編輯]

新增截至目前為止的紀錄:
個體#1(母)
97/3    L1
97/7/25 開始繞圈
97/7/25 置入2L容器
97/7/28 消失在土表,造土繭
97/9/11開土繭,前蛹
97/11/26 確定死亡
土繭�誚漱`,耗時121日....
原因:問題個體? 溼度過低? 土繭放置方向???

null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視窗瀏覽圖片
null
null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感謝SMALL豪2008年初慷慨借種^^終於養出成蟲了,雖然比別人慢,但還是感動啊....

個體#2(母)
97/3    L1
97/7/25 開始繞圈
97/7/28 置入2L容器
97/8/15 消失在土表,造土繭
97/11/22開土繭,接近羽化狀態
97/11/24成功羽化
土繭�誚苳①A耗時101日
98/2/25進食

null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視窗瀏覽圖片
null
null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null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視窗瀏覽圖片
null
null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個體#3(母)
97/3    L1
97/7/27 開始繞圈
97/7/28 置入2L容器
97/8/17 消失在土表,造土繭
97/11/26開土繭
97/11/26成功羽化
98/2/25進食
土繭�誚苳①A同樣耗時101日

null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視窗瀏覽圖片
null
null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null頂部
argogo 發表於: 2008/11/27 09:59:21am
小蔡大大~
有您這一篇飼育紀錄,頓時增加功力不少~去年我胡搞瞎搞害死不少幼蟲,今年決定追隨您的腳步再試試~

今年的幼蟲

null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視窗瀏覽圖片
null
null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null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視窗瀏覽圖片
null
null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null頂部
vince1973 發表於: 2008/11/27 11:14:45am
[這篇文章最後由vince1973在 2008/11/27 11:42am 第 1 次編輯]


下面引用由argogo2008/11/27 09:59am 發表的內容:今年的幼蟲...


老大啊~你客氣了^^
提供一個可能有用的小技巧...
土繭要挖出來另外存放時,先清除上部的介質,放個幾天乾燥...
土繭會變硬許多,不要急著拿出來....(GODFISHER大也提過)
還有,記得....
土繭不要倒頭栽....寬且鈍的一方為頭部...略微向上
我那幾隻遲未化蛹的個體,好像都是當初有放錯頭的土繭耶...!!!
 null頂部
長戟 發表於: 2008/11/27 09:59:35pm
阿!!.....蔡老大這篇,讓我熊熊想起那被遺棄在角落的5隻Gg....快去看!~
 null頂部
vince1973 發表於: 2008/12/28 11:35:24am
[這篇文章最後由vince1973在 2009/06/26 01:19pm 第 9 次編輯]

個體#4(母)
97/3    L1
97/8/10 開始繞圈
97/8/10 置入2L容器
97/8/20 消失在土表,造土繭
97/10/20 開土繭,尚未化蛹
98/1/15 化蛹
98/3/28 羽化
98/6/23 進食
土繭   化蛹,耗時158日
土繭   羽化,耗時228日 <==超過7個月!!!

怪哉~這隻特別久...本來以為肯定掛了
沒想到還順利化蛹、羽化...所以...
同志們不要輕易放棄任何一隻個體^^

null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視窗瀏覽圖片
null
null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null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視窗瀏覽圖片
null
null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個體#5(公)
97/3    L1
97/8/23 開始繞圈
97/8/23 置入2L容器
97/8/28 消失在土表,造土繭
97/10/20 開土繭,尚未化蛹
98/1/3 化蛹失敗
土繭   化蛹,耗時128日
這隻也是在我即將放棄之時,就化蛹了
可惜化蛹失敗成了鬼面@@"數日後即死亡

null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視窗瀏覽圖片
null
null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個體#6(受擾動土繭,置入人造土繭中約2個月死亡)...
null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視窗瀏覽圖片
null
null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個體#7(母)
97/3    L1
97/9/9開始繞圈
97/9/10置入2L容器
97/9/15 消失在土表,造土繭
97/11/26 搖晃土繭,感覺已化蛹
98/1/20成功羽化
土繭�誚苳①A耗時127日
這花紋是我個人最喜歡的一隻

null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視窗瀏覽圖片
null
null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個體#8(公蛹,已羽化)
98/3/16 已進食...
這隻的羽化時間與#7相近,但#7卻較慢進食,
是否意味著母蟲蟄伏時間需要較長??

null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視窗瀏覽圖片
null
null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null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視窗瀏覽圖片
null
null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個體#9(公)
97/3    L1
97/8/28 開始繞圈
97/8/29置入2L容器
97/9/25 消失在土表,造土繭
97/11/27開土繭,已化蛹
97/12/27成功羽化
土繭�誚苳①A耗時93日
這隻的速度趕上其他許多兄弟姐妹...怪哉!
但是總算有公蟲了...

null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視窗瀏覽圖片
null
null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個體#10
因調整土繭溼度,導致土繭變軟破裂
幼蟲鑽出,漫遊約1個月後死亡。

個體#11(公,尚未化蛹)
因調整土繭溼度,導致土繭變軟破裂
幼蟲鑽出,置入人工土繭,數月後死亡。
至此,所有人工土繭個體均滅。

個體#12(公)
97/3    L1
98/6/10 開始繞圈

這一隻慢了很多...體型也最大

null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視窗瀏覽圖片
null
null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本次許多個體均成功造土繭,但是過了很久才化蛹@@"
不知道是否屬正常之個體差異? 還是?
幼蟲階段也有觀察到部分個體身上產生黑斑,
會不會這一類的個體均無法正常化蛹?

如果是這樣,也許幼蟲階段容器要加大,
並且於每二週換土時,應當清洗蟲身,
維持較乾淨的環境或可避免。
估計這次飼養12隻,養至化蛹至少6隻
目前為止,尚未出現羽化失敗個體
化蛹率50%,應該算初步達到目標了^^
明年大家拼大吧@@"
 null頂部
建議使用800×600以上解析度. 您目前的解析度是:12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