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篇文章最後由哥吉拉在 2012/06/25 09:51:39am 第 4 次編輯]U+Cq]
中國大鍬飼育方法dv,jiQ ©昆蟲論壇 -- 昆蟲論壇 EYS48!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XH
B
>`J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昆蟲論壇 -- 昆蟲論壇 u` ©昆蟲論壇 -- 昆蟲論壇 kU ©昆蟲論壇 -- 昆蟲論壇 7v6 一、交配季節oe ©昆蟲論壇 -- 昆蟲論壇 >Tfj^g
中國大鍬是一種季節性非常明顯的蟲種。因此,成蟲的交配與投產時機就顯得格外的重要,正常來說春夏之交〈國曆五~六月〉是最好的投產季節,N ©昆蟲論壇 -- 昆蟲論壇 b;sS 在這時節投產的目的在於可以讓此時〈六月〉所孵化的幼蟲,能夠在入冬第一波寒流到來之前可以完整的進食到半年以上的時間,太晚投產所生的幼蟲,可能於三齡初之時,飼育溫度降到20度以下,因而造成幼蟲進入停滯狀態〈冬眠〉而停止生長k<@( ©昆蟲論壇 -- 昆蟲論壇 0 二、採幼]F ©昆蟲論壇 -- 昆蟲論壇 G*&M $ 在個人以往經驗中,若取出三齡幼再植入菌絲瓶,則幼蟲的生長期會明顯縮短,而提早化蛹。更嚴重的會有拒食現象產生q6 ©昆蟲論壇 -- 昆蟲論壇 ?c0Vk 因此,儘量在幼蟲一齡時就取出,狀況良好的一齡幼不容易被菌絲包覆。而且,一齡幼對於環境的變化適應力也比較強。越早適應菌絲環境,幼蟲進食狀況則越好。: ©昆蟲論壇 -- 昆蟲論壇 u*^.&K 三、菌絲瓶的選用M$-b ©昆蟲論壇 -- 昆蟲論壇 9r 飼養中國大鍬的食材,最方便管理、最容易養出大型個體的就屬菌絲瓶了~MiY& 一般市售菇農種菇的菌包所壓成的菌絲瓶,為了要提早使裡面的木屑成熟發菇,所以通常會把木屑溼度調高到60%。這樣的溼度除了可以促進木屑成熟外,也會使其快速腐朽。因此菌瓶盡量能選用溼度在50~55%左右的菌絲瓶或菌包,可以延長幼蟲換瓶時間,相對的對於幼蟲的干擾度也會降低。ZaY[Dl ©昆蟲論壇 -- 昆蟲論壇 )R 另外菌瓶內的木屑也很重要,一般菌瓶內的木屑成分大概有楓香、雞油木、相思木、櫟木或雜木。較適合養幼蟲的木屑還是以純櫟為主。純櫟木有耐久、穩定、營養成分高等特性,但是成熟時間較慢是其缺點。iHri ©昆蟲論壇 -- 昆蟲論壇 X 不過這樣低溼度櫟木屑所製的菌拿回來飼養中國大鍬,是要做先前準備的。因為低溼度加上木屑本身分解慢,所以木屑熟成速度也就趨緩,僅僅表面變白的菌瓶並不代表已經可以使用,而是要等待裡面的木屑由深色轉淺色、軟化才能適合大鍬食用。通常低溼度的菌瓶從製作好到熟成可以使用大約要費時三個月〈雲芝〉,因此!飼養大鍬可以一定要未雨綢繆,計算食材的使用規畫。Y7gr} ©昆蟲論壇 -- 昆蟲論壇 t#"\is 還不能使用的菌瓶木屑〈下圖〉c2n{' ©昆蟲論壇 -- 昆蟲論壇 :S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OBZ|gC
Xa
h8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QU{.cO ©昆蟲論壇 -- 昆蟲論壇 & ©昆蟲論壇 -- 昆蟲論壇 .t1; 可以使用的菌瓶木屑〈下圖〉m3#4; ©昆蟲論壇 -- 昆蟲論壇 CY#H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I
iX6;
j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Hu ©昆蟲論壇 -- 昆蟲論壇 X Gn ©昆蟲論壇 -- 昆蟲論壇 O@mbG 若有興趣及設備、材料許可的狀況下,可以考慮自己製作菌絲瓶~n ©昆蟲論壇 -- 昆蟲論壇 y\A 以下引用yoshi大對自製菌瓶的解說:g7P ©昆蟲論壇 -- 昆蟲論壇 mYZ< 自製菌瓶建議使用溼度55% 比較容易滅菌 成功率較高M.0{& 用大蒸籠蒸 會比微波爐好]| (如果有滅菌釜 植菌台 可以降低到50-52%)c6#=9 ©昆蟲論壇 -- 昆蟲論壇 ? 木屑濕度比很容易換算:&`R0= 完全乾燥木屑50Kg 水分55%,即50x0.55=27.5公斤9)"%> 剛好水的比重是1 所以等於27.5公升的水aa ©昆蟲論壇 -- 昆蟲論壇 W 不過即使看起來乾燥的木屑 也不會完全沒水分m$iXN~ 所以稍減去一些 用26到25公升的水會剛剛好_ ©昆蟲論壇 -- 昆蟲論壇 'x&V/ 其實 日本專業人士指出 菌瓶 含水量38%以上+w# 鍬幼即可順利成長 只是 這樣的含水量@i 在製作過程中 很難滅菌 因為乾燥木屑的導熱率不佳toO8+D 依靠木屑中較高的含水量 在滅菌過程中QT 形成較佳的傳熱率 來達到滅菌效果Vs) ©昆蟲論壇 -- 昆蟲論壇 b 選擇完全未處理過的乾燥“生”木屑 成功率高Is97 種過香菇的的段木粉碎的木屑 失敗率很高 不適合拿來做菌瓶或菌包\ ©昆蟲論壇 -- 昆蟲論壇 # 四、換瓶時機9.{ ©昆蟲論壇 -- 昆蟲論壇 /K 蟲友以往的觀念為固定兩個月換瓶一次,主因在於受限於菌瓶的耐用程度。p ©昆蟲論壇 -- 昆蟲論壇 WQp:. 而選用櫟木低含水量的菌瓶待成熟後還能夠存放四個月以上。故日本人在大鍬的飼育上偏向於讓公幼蟲在入菌後的第一瓶吃足三個月以上,通常幼蟲最高體重就會在第一次換瓶時出現,往後的第二瓶或第三瓶就要視狀況而定了,但原則上還是盡量讓每一瓶吃足三個月會比較好。g\h ©昆蟲論壇 -- 昆蟲論壇 mc~> 通常第二瓶用了2~3個月後幼蟲會開始亂鑽的,就要換新瓶給牠築蛹室化蛹,進入冬眠狀態的,就暫時不要去動它。待春天到來幼蟲開始亂鑽時給予更換新瓶。至於挖好蛹室過冬的幼蟲,可以考慮將幼蟲拿出來人工蛹室中化蛹,以免蛹室壁朽化崩塌或是過度腐朽而發霉。)gU ©昆蟲論壇 -- 昆蟲論壇 8S|5 至於幼蟲期較短的母幼蟲,個人傾向於一瓶1500 cc菌瓶養到羽化=rQBA ©昆蟲論壇 -- 昆蟲論壇 8 狀況良好的幼蟲不會到處亂鑽,而會選定固定地點進食,在進食過程中不斷的將糞便塗抹在菌壁四周,而促使附近的木屑產生共生菌,進而分解木屑,然後幼蟲會再吃下這些木屑,此一現象日本人稱之為「居食」。飼養者在更換菌瓶時會發現,菌瓶內容菌塊散亂的幼蟲體重表現並不佳;反而菌體完整、食痕少的幼蟲體重會表現最好,這就是「居食」的效應。]av( ©昆蟲論壇 -- 昆蟲論壇 1=f 要促使幼蟲進入居食狀態,除了菌瓶熟度要夠熟外,上述木屑濕度與飼育溫度都是重要因素V"nzM ©昆蟲論壇 -- 昆蟲論壇 OI]I 五、飼育環境與溫度8;S ©昆蟲論壇 -- 昆蟲論壇 / 一般飼育者在溫度控制上大概都採用大型營業用冰箱〈可設定溫度與溫差〉或冷氣房的方式,不過個人比較偏向於喜好使用冷房溫控。冷房空間大,可以飼育較多的蟲種,加上投產產房耗費空間更多,若使用冰箱空間必定不足。其次是冰箱壓縮機啟動時的振動力很強,多多少少對幼蟲都會有影響<W ©昆蟲論壇 -- 昆蟲論壇 A 個人喜歡把溫度設定在25度左右,靠冷氣口附近的位置溫度會降到23度,所以從低溫蟲種到高溫蟲種幾乎都可以使用。中國大鍬的飼育溫度約25度是最好的條件,但是一般飼育者比較沒注意到的是冬天溫度的管理。入冬之後每當寒流到來,溫度經常低於20度,北部更是動不動出現低於10度的低溫,這對幼蟲的殺傷力比起盛夏時節沒有溫控來得大。uE ©昆蟲論壇 -- 昆蟲論壇 +#6~ 低溫會使的幼蟲進入冬眠狀態,以完全不動的狀態越冬。冬眠期越久,對幼蟲越不利,常常有過30克的中大公幼進入冬眠狀態然後就一覺不起,所以進入冬眠的幼蟲到了春天溫度仍然低於20度時,就要想辦法將室溫調整到20~25度,幼蟲體內積溫足夠後就會化蛹BR3F ©昆蟲論壇 -- 昆蟲論壇 x|>,s$ 六、前蛹與蛹期的管理}Y~3 ©昆蟲論壇 -- 昆蟲論壇 XAVEf, 見到幼蟲築好蛹室,就準備進入前蛹了。一般來說前蛹期不長約二十來天,但也有幼蟲築好蛹室後進入冬眠狀態過冬,那麼前蛹時間就會拖得特別長,甚至到達三個月以上才化蛹,不過通常這樣狀況的幼蟲表現都不差,所以一定要耐心等待。YXI ©昆蟲論壇 -- 昆蟲論壇 xR 不過特別要注意的是蛹室的溼度,溼度過大會造成死蛹,但是一般鮑魚菇、蠔菇或秀珍菇都會有菌瓶用越久則濕度越大的問題,筆者連續兩年過30克的中大蛹都是因為這樣狀況而死亡。所幸,雲芝菌的狀況就剛好相反,菌瓶會越用越乾,在管理菌瓶內的蛹相對的簡單很多,所以後來個人就全部改用雲芝菌來飼養。z5Oc 在使用雲芝菌飼養的過程中還有一個小小的發現,似乎用雲芝菌養出來的中大牙型會比較粗,有興趣的朋友不妨試試。cV:.:m ©昆蟲論壇 -- 昆蟲論壇 IF%* 化蛹之後,若天然蛹室長度足夠且完整沒崩塌,那麼就繼續放在裡面等待羽化。但若菌瓶的狀況不理想,或是蛹室的位置不佳、長度不足,那麼就要考慮將蛹拿出來另外製作人工蛹室,只要依照原來的蛹室形狀加以調整及保持好溼度,中大的羽化失敗率其實是很低的*3i\>I ©昆蟲論壇 -- 昆蟲論壇 / 七、羽化與蟄伏管理[ ©昆蟲論壇 -- 昆蟲論壇 y+ 羽化前蟲蛹顏色會變得很深,加上蟲蛹會排出多餘水分,故很容易判斷何時要羽化。$, ©昆蟲論壇 -- 昆蟲論壇 $&42y^ 若是選擇於人工蛹室羽化的話,那麼千萬記住,在羽化過程中,千萬別雞婆幫忙蛻皮。蛻皮有其一定的節奏,過快、過慢都會造成羽化失敗或是無法收翅的嚴重後果b ©昆蟲論壇 -- 昆蟲論壇 oXq:j 羽化後的成蟲是需要一段很長不動的蟄伏期,使其內臟成熟。所以,“不干擾”是往後成蟲繁殖狀況的重要關鍵。此外,光線會讓蟄伏蟲沒有安全感而躁動,更嚴重的甚至於死亡。若非必要,勿將蟄伏蟲取出把玩!讓其在25度、保濕、全黑環境中,安靜的度過3個月以上的蟄伏期,那麼過完蟄伏期的成蟲壽命極繁殖數量會明顯的好很多。而過度干擾的蟄伏蟲若無死亡也會發現蟄伏時間會大幅縮短,未來的狀況大部分會不盡理想........>FL&k ©昆蟲論壇 -- 昆蟲論壇 ysMN 蛹羽化過程6 ©昆蟲論壇 -- 昆蟲論壇 \Krb ©昆蟲論壇 -- 昆蟲論壇 26SgT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y<!4c
=kscn
BLk|lB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s ©昆蟲論壇 -- 昆蟲論壇 Q;EIzN ©昆蟲論壇 -- 昆蟲論壇 `) ©昆蟲論壇 -- 昆蟲論壇 +.GVW 八、食材延續的重要性tfERSK ©昆蟲論壇 -- 昆蟲論壇 3VW,-H 今年scream999大大的Dhh又更進一步突破160大關。他前年最好的種源我這邊也留了十多隻的公幼。飼養的容器、溫度刻意盡量調整跟上一代一樣,不過最近幼蟲陸續羽化,發現到一個很特殊的狀況,就是過程中沒有一隻陣亡〈表示飼育過程上的環節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在幼蟲進入三齡中期以後,進食的狀況就開始變差,雖有進食但進食量少了很多~ = ©昆蟲論壇 -- 昆蟲論壇 qA*;b: 最後大多數羽化出來的公蟲長度都落在130左右,也就是種源又回到原飼主最早購入的130原點了!個人推究最後的癥結原因應該出在更換了完全不同原料、不同發酵方式的食材。a) ©昆蟲論壇 -- 昆蟲論壇 9~`q 換食材為什麼是致命傷呢?因為蟲在每一次累代之後都會“環境馴化”,也就是下一代會更加適應原來的環境與食材特性,這也是生物用來適應環境日益變遷的方式。Y5, ©昆蟲論壇 -- 昆蟲論壇 B 我還記得前年有位南部的大大在私下聊天時告訴我:「毛象千萬別給牠吹冷氣!你給牠吹冷氣,牠的下一代就一定要溫控否則一定出小蟲」。這句話讓我茅塞頓開,原來......蟲隻累代的意義不在於“親代種源”,而在於親代吃哪些食材、吃了幾代}h#@Co 這批優良種源的幼蟲,在經過原飼主三代的穩定飼育後,突然更換完全不同的食材,才造成這樣的致命傷yX/dnm ©昆蟲論壇 -- 昆蟲論壇 )PQg 不知大家是否發現最近出的大蟲幾乎都是累了好幾代,而且食材都是固定或自製發酵土長期且穩定下來的成果~B,w9 相同的道理也應該適用在飼養鍬形蟲上,所以維持食材的穩定絕對是飼育中重要的環節之ㄧT~W,ly 只是養蟲人都會有一個迷思,那就是第二代表現不佳時,就會尋求新的食材、新的飼養方式,這只會讓手上的種源一直在原地打轉\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