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純文字方式查看主題

- 昆蟲論壇 (http://insectforum.no-ip.org/gods/cgi-bin/leobbs.cgi)
-- 《昆蟲貼圖區》 (http://insectforum.no-ip.org/gods/cgi-bin/forums.cgi?forum=2)
--- [討論]關於台灣細身赤鍬形蟲族的物種名錄修訂建議 (http://insectforum.no-ip.org/gods/cgi-bin/topic.cgi?forum=2&topic=30314)


-- 作者: 阿林
-- 發表時間: 2025/04/01 09:06:00am

[UploadFile=FB_IMG_174346950_1743469533.jpg]

臺灣曾發現長頸鹿細身赤鍬形蟲

Cyclommatus giraffa Möllenkamp, 1904

2003 年發表的一篇報告指出,臺灣曾經有長頸鹿細身赤鍬形蟲的記錄。然而,原始發表文章僅提供文字敘述,未附照片,這讓人不禁懷疑是否存在「鑑定錯誤」。

換句話說,會不會是「認錯蟲了」??

2005年的時侯,黃仁磐老師還有在昆蟲論壇發文詢問這隻蟲

胡適先生說: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為了解決這個困擾臺灣鍬形蟲愛好者二十多年的謎團,我特地前往臺中科博館檢視標本。

當天雖然未能與蔡老師會面,但在走廊上偶遇了一位高挑、戴著眼鏡、面帶笑容的長輩和我打招呼,原來正是螳螂-鄭明倫老師!(鄭氏肥角本人啊)

最後要離開科博館前,標本經理說,請簽到一下,意外發現前一位簽名者竟是蕭昀大師,讓筆者不禁感到敬佩與榮幸,失敬失敬。

科博館的標本收藏數量龐大,本來也不確定,是否能找到,好在標本經理賴先生的熱心協助下,我們終於找到了這隻標本。

結果令人驚喜——這確實是一隻貨真價實的長頸鹿細身赤鍬形蟲!沒有認錯蟲

標本由已故的佐藤教授解剖外生殖器並附有定名籤,採集紀錄為 1988 年,地點為墾丁。然而,儘管有這筆紀錄,我仍然建議將此物種從臺灣鍬形蟲名錄中移除,主要理由如下:

1. #近30年未曾再度發現
  若此物種真在臺灣有穩定族群,應該會有後續紀錄。然而,2003 年的發表文章本身也表示:「我們不確定本種是否真的在臺灣建立族群。」此外,當時飼養進口鍬形蟲尚未流行,寵物逃逸的可能性較低。#那時戒嚴才剛結束

2. #棲息環境不符
  近年許多昆蟲愛好者前往婆羅洲進行生態觀察或是採集,發現長頸鹿細身赤鍬形蟲偏好涼爽、稍微有海拔的原始森林。反觀墾丁屬於炎熱低海拔地區,與其天然棲息環境大相逕庭,難以想像該物種能在此自然生存並繁衍後代。

3. #生物地理學角度的合理性
  迷航個體在生物界時有所聞,尤其是鳥類與蝴蝶等具備強大移動能力的生物。例如,來自菲律賓或中國的物種偶爾會被記錄到臺灣,這是合理的。但婆羅洲與臺灣相距甚遠,長頸鹿細身赤鍬形蟲如何自然遷徙至此,並成功存活? 這點值得商榷。

#潛在風險與倫理考量

隨著長頸鹿細身赤鍬形蟲在飼養市場上的普及,若有人刻意購買並放生於臺灣野外,試圖「復活」此物種在臺灣的紀錄,將可能帶來生態風險。因此,呼籲各界保持科學態度,避免人為干預影響本土生態。

總結來說,基於科學證據與合理推論,筆者仍建議將長頸鹿細身赤鍬形蟲從臺灣鍬形蟲名錄中移除,並鼓勵大家以開放、客觀的態度來探討此類議題。

對於這筆 30 年前的紀錄,科普作家張永仁先生很生氣一直罵罵咧咧,說久久不能釋懷,他覺得荒誕而不可信,但是罵完還是沒有解決問題,這個疑問依然在哪裡,只是讓人吃瓜消遣而已,如今筆者透過一系列的考證,提出客觀的討論,希望他可以釋懷~

但若套用相同標準,那麼僅有三隻母蟲標本紀錄同樣也超過30年的日本小鍬形蟲,又為何信成那樣呢?


© 中文版權所有:昆蟲論壇 繁體版權所有:摩尼網  程式翻譯:auron  版本: LeoBBS X Build05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