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純文字方式查看主題
- 昆蟲論壇 (http://insectforum.no-ip.org/gods/cgi-bin/leobbs.cgi) |
-- 作者: Hsu
[LIKE=澤田家康;gacsliu;100隻戰神;chang06;love昆蟲;=LIKE][這篇文章最後由Hsu在 2018/04/07 03:19:48pm 第 3 次編輯] 蜻蛉目 均翅亞目 珈蟌科 [b][i]Mnais tenuis[/i] Oguma 細胸珈蟌[/b] [i]Mnais andersoni tenuis[/i] Oguma [b]別稱[/b]:黄翅绿色蟌(中國)
[b]特徵[/b]:中大型豆娘,體長53~63mm,後翅長34.5~37mm。雄蟲頭部、合胸部為具金屬光澤之褐綠色,合胸後側片為土黃色。有兩型,橙翅型頭、胸覆滿白粉,僅後側片露出黃色;腹部黑色,帶金屬光澤,前後亦覆蓋白粉,僅中段呈黑色;翅橙色,翅痣橙紅色。透翅型頭胸白粉少,呈褐綠;腹部黑色,帶金屬光澤,前後覆蓋白粉少於褐橙色型;翅透明,帶褐色,翅痣橙色。 雌蟲合胸部黃綠色,具金屬光澤,腹部黑褐色,無白粉;翅膀透明,帶褐色,翅痣白色。未熟雄蟲外觀近似雌蟲,翅痣為白色,可由尾部肛附器(攫握器)與雌蟲區別。 [b]分布[/b]:中國、台灣。台灣分布於低海拔山區清澈溪流,以北部數量較多。根據紀錄本種稚蟲多出現在砂質底之溪流、山溝之瀑布下方水潭;雌蟲會在這種環境水域產卵,將卵產於青苔、水藻中。成蟲出現時間通常在3~6月,合適環境可見到成蟲群聚水域周邊活動。
珈蟌科(CALOPTERYGIDAE)是一群大型又艷麗的 豆娘,其中 細胸珈蟌([i]Mnais tenuis[/i])在早春即出現,算是春季最早見到的 蜻蜓之一。細胸珈蟌([i]Mnais tenuis[/i])並沒有 白痣珈蟌([i]Matrona cyanoptera[/i])、中華珈蟌([i]Psolodesmus mandarinus[/i])那般常見,細胸珈蟌稚蟲對水質的要求較高,成蟲通常很少遠離水域,所以想遇到牠們,須找清澈溪流,自然較少見。 細胸珈蟌([i]Mnais tenuis[/i])的雄蟲有兩型,橙翅型翅橙色,似透非透,成熟個體明顯被白粉,一般所見幾乎都是這一型。透翅型翅僅淡淡色彩,呈透明狀,成熟個體白粉覆蓋部分較少,這一型個人還沒見過,待拍到照片再補上。雌蟲具有透翅型、橙翅型與褐翅型三種型態,其中透翅型佔絕對多數,我也只見過透翅型雌蟲。蜻蜓中具有「多形性」的種群並不多,其中 MNAIS屬較為特殊,產於 中國、日本、香港的幾個種類也有「多形性」現象。 蜻蜓相關種類請點選:[url=http://blog.xuite.net/hsu042/twblog/89181309][color=#0000FF]蜻蛉目 均翅亞目[/color][/url]←可連結 參考資料:台灣的蜻蛉 汪(良仲)澤宏 臺灣120種蜻蜓圖鑑 曹美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