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大劍兄
-- 發表時間: 2023/01/31 06:36:33pm
[這篇文章最後由大劍兄在 2023/01/31 06:37:05pm 第 1 次編輯]
各位大佬好, 如果剛好有看到這篇文, 也有相關經驗的, 我想作為一個新手詢問一下: 1.甲蟲和人一樣主要是依靠母代遺傳粒線體嗎? 如果是,那兜蟲和鍬形蟲兩大分類是否有一致性?(當然可能有少部分特例) 2.種公、母體型對於後代大小的相關性哪一邊比較強烈呢? 比如:大母X小公、小母X大公、大母X大公、小母X小公, 這四組裡頭, 後代體型:大母X大公 > 小母X小公───基本上可以確定正確, 但是我最好奇的是: 大母X小公 < 小母X大公.....? 還是說母蟲影響力其實比公蟲更多, 想要衝大應該選大母蟲, 比漂亮的大公蟲更重要呢? 這兩個問題我認為可能是正相關的, 只是想要各位大大的經驗佐證, 或者打臉一下, 來個完全無關的證明也好, 因為我找不太到相關的資訊, 感覺只能請教經驗豐富的蟲友才行。
-- 作者: cyhuang206
-- 發表時間: 2023/01/31 07:05:34pm
[LIKE=k2t3;=LIKE][這篇文章最後由cyhuang206在 2023/01/31 07:06:09pm 第 1 次編輯]
就實驗法來講,變因有許多。 1、變因1:種源所謂的大公大母,是基因造成還是飼養方式造成的變因。 2、變因2:種公種母的後代大小,同樣也必須面對是基因還是飼育方式影響。 3、變因3:因基因弱化、爛血等不可測因素造成的誤差。 所以實驗設計本身並不困難,控制各項變因,進行驗證即可得結果,只是這種費時費工且沒有太大商業價值的實驗。通常只能靠飼育紀錄產生的附帶數據去參考推敲。 就生物學的角度,應該與人類爸媽身高對小孩身高的影響一樣。特定性徵基因配針對性養法,出現特定性徵強化的後代機率就高。
-- 作者: 大劍兄
-- 發表時間: 2023/02/02 09:12:25am
感謝回復, 雖然感覺不是我預期中的答案, 不過還是能讓人想到一些事情。 比如:是否有影響以下項目的主要基因? 1.身體和牙長比例 2.最大極限體長 3.牙的彎曲角度 ..... 如果能知道這些特定的基因, 那只要幼蟲夠大以後抓去做定序, 就可以快速篩出有高潛力衝很大的個體; 還是說甲蟲和人一樣, 是多種基因交互作用決定體長? 另外, 有聽說過很多蟲友會把公母放一起養控制幼蟲期長度, 這也會導致體長變化, 通常他們的解釋是因為賀爾蒙、氣味.... 但是這些所謂的賀爾蒙, 其實有一大部分是蛋白質, 而動物控制蛋白質合成的基因剛好和粒線體DNA高度相關。 我查到的大部分動物也是藉由母代遺傳粒線體DNA, 我認為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是雄性動物受到雌性氣味吸引去找對象、 而不是雌性去聞雄性氣味的原因, 這是否代表甲蟲也是由母代遺傳粒線體DNA? 粒線體DNA又對體長影響多深呢? 還是說其實沒什麼差、影響體長的是其他核內的DNA?
-- 作者: 憨神XD
-- 發表時間: 2023/02/11 07:25:57pm
小弟我個人認為 "環境"的影響比"遺傳"的影響還大 新手與其糾結基因,不如先從建置適合的環境開始下手 具體來說, 養出55~85分的甲蟲可能只靠控制溫濕度、食材就能達成; 養出85~95分的才是在好的生活環境為前提下靠基因; 而養出95~100分靠的就是運氣了 粒線體DNA雖繼承自母方,但也和甲蟲本身的基因一樣, 與環境因素相比,對體長的影響不大 除非是要追求頂尖,再考慮基因,而追求頂尖的情況下,自然是無論父母皆求最好即可 至於大部分動物藉由母方遺傳粒線體DNA的原因,說白了 不過就是父方產生的配子 小到幾乎沒有細胞質而已 (若你要問演化上為何父方配子幾乎不含細胞質,目前尚無定論,但可參考"紅色皇后-性與人性的演化"一書中的第四章:基因的叛變和性別 ,ISBN:9789571331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