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純文字方式查看主題

- 昆蟲論壇 (http://insectforum.no-ip.org/gods/cgi-bin/leobbs.cgi)
-- 《昆蟲討論區》 (http://insectforum.no-ip.org/gods/cgi-bin/forums.cgi?forum=1)
--- 台灣長尾水清蛾幼蟲飼養問題 (http://insectforum.no-ip.org/gods/cgi-bin/topic.cgi?forum=1&topic=30057)


-- 作者: 小矮人
-- 發表時間: 2017/06/20 05:33:00pm

[LIKE==LIKE][這篇文章最後由小矮人在 2017/06/20 05:34:42pm 第 2 次編輯]

請問飼養台灣長尾水清蛾幼蟲的時候,一批幼蟲一定會有幾隻死亡嗎,為什麼我很努力的照顧他們,總是還是會死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蟲呢?是天生基因缺陷所以被淘汰,還是我的照顧不周呢?
我都是養在紙+塑膠的捧花盒裡,再稍微改裝把蓋子和盒子中間都挖空,貼上紗布通風,放在陰涼乾燥處。楓香都拔一整枝回來,用水一片一片洗乾淨擦乾之後,整枝插到盒子裡,根部插到底部放的水杯裡面讓楓香保持新鮮,每天清一次大便。
請問各位大大可以跟我說哪裡出了問題嗎?


-- 作者: papilio
-- 發表時間: 2017/06/20 11:33:19pm

可能需要看到實際狀況吧


-- 作者: tianyoher
-- 發表時間: 2017/06/21 01:08:40am

[LIKE=sonlemon1819;小矮人;=LIKE]在下並無飼養蝶蛾類幼蟲的經驗,但是感覺掛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幼蟲,應該算是蠻正常的現象,甚至可以說養的不錯呢....

但問題出在哪裡?不妨從"野生動物馴化"這個觀點來思考一下:
所謂的野生動物馴化,是指通過改變遺傳性狀以適應新環境的過程。將動物從野生狀態改變為家養或栽培的過程也稱馴化。馴化是通過對各種野生動物創造新的環境,保證給予食物及其它必要的生活條件而達到的。最重要的時期是在個體發育早期階段,通過人工飼養管理而創造出特殊的水與熱量代謝的條件,並使被馴化動物不受敵害的侵襲,不受寄生蟲及傳染病菌的感染。(詳參http://www.twword.com/wiki/%E9%A6%B4%E5%8C%96)

個人淺見以為,蟲友飼育的許多種國內外甲蟲,大多都經過了人為馴化的過程而變成了寵物,經由累代的選別,基因的篩選,食材的改進,環境的改善,飼養技術的進步,生物習性的瞭解等等,無一不是為了滿足飼養者的特定需要,使得飼育品更容易適應人為環境,而其生態構造、行為習性等,恐怕與野生昆蟲已有很大的差別。因此大自然中非常正常的留強汰弱與弱肉強食,在人為環境中成為不經濟的浪費(試想河野的長戟幼蟲如果折損三分之一,是多大的損失啊!)但是人工飼育出又大又粗的成蟲,放到野外大概也很難存活,血統上的基因優勢反而有可能成為致命的缺陷。

就兜鍬而言,經過多年國內外蟲友的努力摸索與經驗交流(馴化的一部分),飼育繁殖技術均已相當成熟,不論成幼都非常容易適應人為環境(缺點是基因單一化而缺乏多樣性,假設有某種致命病毒廣泛流傳,恐將造成該物種的大滅絕);相對的就蝶蛾類幼蟲來說,或許因為飼育人口、經濟價值、經驗技術或生命周期等因素影響,使其人為馴化的程度還不夠澈底(幸還是不幸?),因此感覺幼蟲會夭折率偏高,不易飼育繁殖等,是縱飼養者歸咎於自身技術不佳照顧不周,但這恐怕其實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再加油,或許藉由各位先驅者的經驗傳承,能讓我們更瞭解這種生物。

門外漢粗淺的看法,有勞諸位大大不吝指正


-- 作者: 小矮人
-- 發表時間: 2017/06/21 04:54:59pm

謝謝大大的回答,原來野生動物的留強汰弱機制,就算人為給予優渥的條件,也不是一兩天能夠改變的,不過至少知道了不全然是飼養上的問題,倒是安心了許多,謝謝您!


© 中文版權所有:昆蟲論壇 繁體版權所有:摩尼網  程式翻譯:auron  版本: LeoBBS X Build050318